張貼者:
Unknown
雖然是半路出家,原先聯考時考的是理工類組,不過黑貂大學最後也算是文學院的,上週在噗浪看到個有點興趣的活動,參觀日星鑄字行,所以黑貂稍微舉了一下手。於是週六起了個大早,黑貂動身出發到位於台北太原路小巷中的日星鑄字行。
黑貂在大學時代還蠻常到太原路這附近來晃晃的,太原路上有不少五金行、膠料行、容器行......原先橋達壓克力店也在這裡(現在搬家了),過去的天水路一帶有化工原料行,長安西路上有飾品材料店,再過去的迪化街除了年貨之外,永樂市場的布也是有名的,這一帶根本是DIY的天堂阿!
而日星鑄字行,就位在太原路79巷中,巷子很小,鑄字行的外觀也不甚起眼,如果拉下鐵門,跟一般的住家其實也沒什麼兩樣。
可是就在這樣的一個小地方,保存了台灣可以算是碩果僅存的活鉛字鑄字行,沒有之一。
先來簡單的複習一下大家小學時代都學過的中國文字歷史吧,一開始是甲骨文、金文這類需要用工具一個字一個字刻出來的文字,接著是毛筆的發明,書寫上方便了許多,但載體還是諸如竹簡、絲綢......之類的物品。
接著紙張的發明,人類的知識傳遞方式開始了爆炸性的發展,一開始是手抄,因為速度太慢,慢慢的開始有雕版印刷出現,繼續追求效率的情況下,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。
一開始的活字印刷用的是膠泥,成形後拿去用火烤硬,類似於陶器的素燒,因為強度上的問題,使用的次數一多,就很容易損壞。
活字印刷傳至西方之後,為了耐用方面的問題,改用金屬製作活字,至此活鉛字時代來臨。
活鉛字時代的衰落,很明顯的是因為電腦的興起,當年的PE2跟倚天系統的時代,黑貂也曾經親身經歷過,緊接著Windows3.1、Windows95、98......一路演進下來,電腦排版軟體自然而然的取代了活鉛字印刷。
在出版社幾乎全面改用電腦排版的時代興起後,需要大量熟練人工的鉛字排版印刷,因為不符成本,所以慢慢的走入歷史,在幕後提供鉛字給這些出版社的鑄字行,也因為這個原因而一家家的歇業。
目前台灣唯一剩下的鑄字行,就是這裡。據張老闆的說法,高雄還有一間,不過是張老闆的舅舅開的,許多鉛字也是從日星供應,所以之前提到的「碩果僅存,沒有之一」一點都不誇張。
相信大家都知道所謂的四大發明:火藥、指南針、造紙、活字印刷,每一樣都跟人類的文化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。
因為中文字是圖像文字,不像英文那類符號文字一樣,只要26個加些符號就是一套,製作上比較簡單。但是中文字,尤其是繁體中文,根據教育部頒訂的標準來看:
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:4,808字
次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:6,341字
罕用字體表:18480字(附錄18字,補遺74字)
姑且不管罕用字,光是常用跟次常用,加起來就破萬,看著日星一排一排的陳列架上密密麻麻的活鉛字,可以想見這製作及儲藏上的困難程度。
在法國,他們將僅餘的活字印刷設備,交由國家印刷廠收藏保管,同時聘請一位熟悉這套設備的老師傅負責維修應用,廠內甚至保存十八世紀雕刻至今的八萬多個正體中文活字。
而在台灣,沒有看到政府單位的作為,反而是這樣一家像是家庭工廠的地方,保存了連外國文化工作者都讚嘆不已的中文活鉛字典藏。
架上的活鉛字有新有舊,有些不常用字,可能在架上都有10幾20年的歷史,就這樣隨著歲月傳遞人類的知識及文化,常常聽到所謂「文字的重量」,在走進日星鑄字行後,才真正的體會到這種感受。
除了中文外,日星也有日文的活字。畢竟台灣有過日據的時期,這也不難想像。
日星鑄字行的張介冠張老闆,在許多同業都放棄了活字的情況下,獨自保留了這方面的傳承。目前也有份「日星復刻計畫」,希望能將目前的鉛字保存,進行修復及數位化的工作。
版畫家楊中銘老師在帶大家參觀及講解的過程中,相當的專業及熱心,在復刻計畫中也出了很多力,令人敬佩。
楊老師手上拿的,上面是目前日星保存的中文楷書鉛字,下面則是華康楷書。比較起來,電腦楷書圓潤許多,而鉛字楷書則比較剛直,黑貂個人是覺得,以中國文人歷代以來堅持的「風骨」、「氣節」來說,鉛字楷書比較符合這樣的感覺。
目前日星鑄字行一共保存了三種字體,分別是楷體、宋體、黑體(沒有少女體跟娃娃體這種東西!)。每種字體有七個大小,從初號(會暴走嗎?)、一號......一直到六號,初號最大,依次號數越多的字體越小。
這就是鑄字機,將融化的鉛汁灌入模中做成鉛字。鉛的融化溫度是攝氏270度,所以後方爐子的工作溫度有300~400度左右,操作時要非常的小心。
機器上那許多的管子裡裝的是冷卻水,有水冷的功能。
張老闆親自操作鑄字機示範。
這是整個鑄字機的核心部份,鉛汁就是灌入其中形成鉛字。這部份的精密度極高,每個鉛字的寬度相差不到千分之一公釐,想想看,一張報紙從上到下可能快上百字,如果每個鉛字寬度有百分之一公釐的誤差,一行就可以差到一公釐,所以高精密度是必須的。
銅模在鑄字的過程中也是相當的重要,這些都是由老師傅先在鉛條上反刻出需要的字之後翻鑄而成,鑄字機鑄出來的是什麼字都是靠這銅模來決定。
鑄出來的鉛字可以和銅模完整的密合。
就因為銅模這麼重要,所以沒有開放參觀,黑貂只能看看櫃子過個乾癮。(笑)
鑄字機啟動前,需要將要鑄的字對應的銅模放進機器中鎖好,開動機器後就會源源不絕的鑄出需要的鉛字。黑貂有拍攝一段運作的影片可以參考。
鑄字的速度其實還蠻快的,一下子就出來了一排。因為誤差的關係,有時候也會出現鑄造失敗的鉛字,這時候就要由老經驗的師父負責挑出一些比如說有缺角的鉛字。
這個是最小的六號字,幾乎就是火柴棒的大小了,想想看,在這種大小上,還要刻出像「龍」、「龜」......這樣筆劃複雜的字,還不是有字就好,要刻出不同的字體!這是件難度多高的工作阿。
鑄出來的文字被出版社買回去之後,接下來就是交由專門的排版人員,依文章的需要排版。
排版台右邊格子裡的是各種大小不同的空格,因為有時候文章裡不會全都是鉛字,需要留空的地方,就需要用這種空格補滿。
排完之後就可以放上板子,準備開始印刷。
這是相當古老的手搖式圓盤印刷機,完全都是人工操作。上方的圓盤是調油墨的地方,側邊就是印的地方,排好的印板向下插入固定在機器上。
左邊手把向下壓的時候,滾筒會從下方升起到圓盤上,做沾油墨的動作,下方也會同時進行壓印。
需要印的紙張放在側邊,把手壓下的時候會與印板密合進行壓印,把手放開時又會打開,就可以取出進行換紙的動作。這時候滾筒又會回到下方,把剛剛沾的油墨重刷一次到印板上面。
這是紀念書籤,左邊參觀的那三行就是排版後的印製效果。據說在人工印刷的時代,功力深厚的師父要求的是墨跡均勻清楚,而且不能有壓痕,這才是最高的境界。
除了保存古早的鉛字之外,日星鑄字行也有跟一些藝術家合作,開發些新產品,希望能為這個行業創造出新的生命力,張老闆希望不是以博物館的方式,而是以「活著的文化」來讓這行業持續保存,圖中就是初號的喜字。
這個是行書的福字,也是新產品。這些東西,黑貂覺得就算拿來送禮也是相當有質感的。
這張完全以活字排版手工印刷的名片,象徵了張老闆一路走來的堅持。
最後分享一句張老闆的話,雖然張老闆也是引用,不過黑貂很喜歡這句話表達的意境。
專業,可以讓人稱職;熱忱,才能讓人卓越。
日星鑄字行
地址:台北市大同區太原路97巷13號
電話:(02)2556-4626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