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開放大陸團觀光,所以這一個月大陸冷氣團一直來台(耶?)以至於黑貂這些天沒出去東跑西跑,也沒出門大吃特吃,全窩在家陪貓貓冬眠,所以沒有更新網誌......
雖然天氣還沒回暖,確實也還沒有新東西可以寫,不過翻了翻相本,大漢溪左岸最後一段還有一小段補遺沒寫,就趁機來補齊吧。
之前的大漢溪左岸自行車道,結束在八里的渡船頭,不過其實繼續騎下去的話,還有一小段約1公里多的自行車道,通往十三行博物館。過了渡船頭不遠,可以看到個永續教育中心,跟很多觀光景點的生態展覽差不多,也有些關於周遭環境的介紹及展示,有空的話也不妨參觀看看。
過了永續教育中心,會看到個動作還挺可愛的雕像,而且頗大隻,算是很明顯的路標?
這段路上有不少的溼地植物景觀,以黑貂貧瘠的植物學知識來看,這應該是紅樹林吧?附近好像也就這個植物最有名了。(笑)
因為路程真的很短,所以很快的就接到了博物館路,路旁有自行車道,不用跟汽機車搶道。
十三行博物館到了!這次的大漢溪左岸補遺也終於告一段落了,收工收工,繼續打黑角龍去......
開玩笑的,還是要稍微介紹一下博物館裡面的展覽。
十三行文化遺址是二級古蹟,由地質學者林朝棨勘查後,史前遺址的命名多採用發現地的最小地名,而十三行遺址之所在地,新北市八里區頂罟村的別名為『十三行莊』因而得名。後經考古學者石璋如、臧振華、劉益昌等人陸續發掘出極具代表性之文物及墓葬遺物等,為距今1800年至500年前臺灣史前鐵器時代之代表文化,其人種可能與平埔族凱達格蘭族有關。
出品重要文物為陶器、鐵器、煉鐵爐、墓葬品及與外族之交易品等,其代表性 文物為人面陶罐等。(以上文字部份節錄自十三行博物館官方網站)
後來因為八里污水廠的興建,所以引起一陣搶救熱潮,也才有現在的十三行博物館的興建。
館內的裝潢蠻樸素的,沒有過多花俏絢麗的裝飾,對於一個以考古為主題的博物館來說,黑貂覺得這樣是相當恰如其分的。
館內佈置了許多當時考古過程的情境復原模型,讓一般大眾更加了解考古過程的詳細經過及情形。
另外也有些原住民的想像示意?是該叫他們為十三行人嗎?(笑)
墓葬品算是十三行遺址的一個重要特色,所以當然也有實景展示,做的相當逼真呢。
等身大的實景展示外,也有些比較小型的情景示意模型。像這個就是考古學家一照出土的文物所作的想像,借此一窺當初先民的生活。
陶罐算是十三行的指標性文物了吧?館內陳列了許多復原後的陶器,這個算是其中一個復原的比較完整的陶罐。
陶器上的紋飾相當的多樣化,不知道在當初的原始社會中,這些是不是如同LV一般的存在?(笑)
當然也有些復原情況比較不那麼完整的陶罐,缺少的部份就由石膏補上,說真的這樣的拼湊風格,也別有一番特色。
這裡也有關於當初陶器的製作過程的示意模型。
這裡是最高處的所謂「時光空橋」,有懼高症的人可要好好考慮是否要上來。新聞似乎有報導過這邊會造成裙裝女遊客走光?黑貂當天去真的是「走光」了,一個女遊客都沒有......orz
從時光空橋旁邊的窗戶可以遙望污水處理場區及台北港,黑貂當天去的時後有點小雨,這種飄著細雨的天候也頗有詩意的感覺。
既然都到了八里,回程當然是要去吃一下黑貂超愛的孔雀蛤啦!那肥美的貝肉炒醬油九層塔,光是醬汁黑貂就可以吃三碗飯呢!
這次大漢溪左岸自行車道真的是結束了,雖然陸陸續續拖了很久才全部寫完,不過也終於是告一段落了。據說右岸的部份已經可以從新店一路到淡水了?如果哪天黑貂還想虐待自己的話,應該也是會去把右岸跑一遍吧。
為了避免催稿所以不寫敬請期待。(笑)
以上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