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s

星期日, 10月 31, 2010

恆春放浪:海洋生物之台灣水域館



最後是海生館三大展館中的台灣水域館,也算是黑貂這次恆春放浪的總結。生於斯長於斯,怎麼可以不對台灣的水文環境多一些認識?

一樣先做個提醒,如果需要觀看所有照片的可以至黑貂的Picasa相簿欣賞。

臺灣水域館是以「一滴水的旅程」作為設計理念,從瀑布開始,經過高山溪流、中下游、水庫、河口沙岸、岩岸等等,成為一個淡水系統,最後連結淡、鹹水的關係,讓遊客對於從河川以至海洋生態的多樣性有一整體性的了解。



一開始高山溪流區的原型是大甲溪上游的七家灣溪,具有淺灘、急灘與深潭等多樣地形,並有著名的國寶櫻花勾穩龜鉤吻鮭棲息。

不過,當然沒有展示櫻花鉤吻鮭......(棍!我國寶捏!)



高山溪流區呈現的分別是河流的上游及中游景觀,繼續照著參觀動線走下去,會看到水庫區。



另外還有牡蠣養殖的展示。這裡的牡蠣都是假的,純供展示用。而牡蠣養殖採用懸吊式是有原因的。懸吊性的牡蠣因為不接觸地面的關係,害蟲不易上去,所以可以逃過被扁蟲侵食的噩運;另一個好處是懸吊式的設計可以讓牡蠣終日濾食水中的食物,因此成長較快。



這裡有開闢一個小小的觸摸池,裡面有放置一些海膽、海參、寄居蟹一類的生物,膽子大的人可以摸摸看。(黑貂看著海膽流口水中)



這隻寄居蟹不但個頭大,殼上竟然還有海葵,真的蠻少見的。



這面電視牆則運用造景方式,介紹目前的海洋污染嚴重程度,雖然有點說教意味,但是還是希望路過的遊客多多少少能夠聽進去一些,對於環保小小的盡一份心力。



接著又可以看到熟悉的珊瑚礁跟熱帶魚了,表示展示已經接近下游,淡水跟鹹水的交界處,所以開始出現了海洋生物。

這裡的展示分為潮間帶跟亞潮帶,潮間帶為漲潮最高線到退潮最低線,環境變化劇烈且受波浪的衝擊,但仍有生物在此生存。亞潮帶則是指潮間帶的低潮線以下到20~30公尺深的海域,會受到潮水和波浪所影響。這裡有搖曳生姿的藻類和熙熙攘攘的魚群。


除了剛剛的海膽,這龍蝦看起來也......(口水)



嘿,章魚哥~(海綿寶寶調)



最後的壓軸則是這個大洋池,長33公尺,寬22公尺,深8~12公尺,總容量一百萬加侖,買票專門進來看都值得。

而這個展示窗是目前全東南亞最大的單一展示窗,高4.85公尺、寬16.5公尺,以五片厚達0.33公尺的壓克力(玻璃纖維)膠合封住,除此之外,它還能承受0.97G的震動安全係數(相當於7級地震),與三級防火係數,透光性可達97%。



之前看過的魟魚在這裡也不少,而且還有許多不同種類,光看外型就不大一樣。



據說這叫護士鯊,應該是飼養已久,攻擊性較低了吧?在餵食活動時也沒看做出什麼比較劇烈的攻擊動作,不然就獵奇了。



重頭戲當然是這大傢伙:鯨鯊。

黑貂到達的時候,剛好遇上本日最後一次的餵食活動,旁邊還有解說人員講解,因為機會難得,所以黑貂在正中央當了16分鐘的人體三腳架(該是時候去買腳架了吧......),把這次餵食活動完整的紀錄了下來。在這裡分享給大家,為這次的海生館之旅下個完美的句點。


海生館大洋池 from sablezero on Vimeo.

一開始還沒來之前,黑貂真的覺得450的入館門票蠻貴的,如果不是小反的推薦,黑貂並沒有把海生館列入計畫之中。

不過在三個展館參觀完之後,黑貂真的覺得物超所值,每個展館的設備跟維持費用光是這樣看起來,就可以想像一定是筆天文數字,能用這麼少的代價看到,真的是該心存感激了。

以上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